中國藥科大學李志裕教授團隊在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期刊發表題為《Practical, Faci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Scalable Synthesis of the Flavonoid Derivative GL-V9》的研究論文,該成果由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系支持。
GL-V9作為創新合成類黃酮衍生物,已于2023年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提交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藥研究申請(IND),其規模化、高純度生產對后續臨床試驗推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研究詳細介紹了一種先進、高效的GL-V9合成途徑的開發,能夠生產大量的藥物活性成分,以滿足即將進行的臨床試驗的需求。該方法以市售的白楊素為起始原料,通過Elbs氧化、O-烷基化、水解、甲基化和N-烷基化五步反應,在溫和條件下合成了GL-V9,高效液相色譜純度>99.5%(面積百分比),總收率為29.1%。在GL-V9合成工藝研究中,仰儀科技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作為核心的安全評估與工藝優化工具,針對合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在熱行為分析與風險管控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工藝規模化放大的安全性與可行性提供了核心數據支持。
仰儀科技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
本研究中RC HP-1000A的應用
針對精細化工、制藥等領域復雜多變的合成反應過程,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可測量反應釜內反應體系的實時放熱熱流,以獲取反應的總放熱量、比放熱量、實時熱轉化率和物料累積等熱行為信息,推算目標反應的絕熱溫升和失控后體系能夠達到的最高溫度(MTSR),據此對反應失控嚴重度和工藝危險度等級進行評估,為目標反應的工藝優化放大提供依據。
本研究借助仰儀科技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等設備,重點針對GL-V9合成過程中的Elbs氧化與O-烷基化兩個關鍵步驟開展安全評估,有效解決了這兩個步驟的熱穩定性驗證、潛在危害識別及風險管控問題,保障了整個合成路線的安全性與可放大性。
1、應用于ELbs氧化步驟的安全性評估
Elbs氧化反應是GL-V9合成的首個關鍵步驟。研究團隊利用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成功獲取了該反應過程中的比放熱焓(ΔHr)、絕熱溫升(ΔTad)、失控最高溫度(MTSR)等核心熱風險參數。基于這些數據,不僅驗證了Elbs氧化工藝的安全性,更為該工藝冷卻系統的選型及操作規范的制定提供了定量依據。
部分實驗結果展示
2、應用于O-烷基化反應步驟的安全性評估
在O-烷基化反應中,研究團隊采用RC HP-1000A自動反應量熱儀測定了該反應的吸放熱量、絕熱溫升(ΔTad)、過程控制溫度(Tp)、失控最高溫度(MTSR)、24小時最大反應速率到達時間對應的溫度(TD24)及最高允許溫度(MTT)等核心參數。結果表明,O-烷基化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其熱風險等級判定為臨界風險。
部分實驗結果展示
總結
中國藥科大學李志裕教授團隊關于GL-V9規模化合成的研究,成功突破類黃酮衍生物高效制備技術瓶頸,構建了可滿足臨床試驗需求的規模化合成工藝,為GL-V9后續臨床研究提供充足藥物原料保障。同時,該研究以GL-V9合成為基礎,為其他類黃酮支架開發引入多功能框架,其高效、可擴展的合成途徑,豐富了類黃酮衍生物合成技術體系,為探索基于類黃酮的新療法開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