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欒偉玲教授團隊在Applied Energy(IF:11)發表題為《The snowball effect in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and safety evolu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long-term cycling》的研究論文,該成果由華東理工大學先進電池系統與安全重點實驗室(CPCIF)、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等機構聯合支持。
《Applied Energy》是由Elsevier出版的能源科學與工程領域國際知名期刊,在SCI和中科院分區中均屬1區TOP期刊,屬于能源領域頂尖學術期刊。提供有關能源轉換和節約、能源資源最佳利用、能源過程分析和優化、多能源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創新、開發和示范的信息論壇。
本文系統研究了常溫循環(NTC)和高溫循環(HTC)條件下鋰離子電池長期循環中的電化學退化和安全演變規律。采用各種表征技術來闡明長期循環過程中鋰離子電池的退化機制,其中使用仰儀科技小型電池絕熱量熱儀BAC-90A對鋰電池在長期循環過程中的熱安全性演變進行了探索,最終建立退化機制與安全演變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中BAC-90A的應用
1.絕熱熱失控測試
本研究采用小型電池絕熱量熱儀BAC-90A對在不同退化路徑下老化至特定狀態的電池進行絕熱熱失控測試。獲取了自發熱起始溫度(Tonset)、內部短路觸發溫度(TISC)、熱失控起始溫度(TTR)和熱失控最高溫度(Tmax)四個熱失控特征參數。結果表明高溫循環和常溫循環老化過程中的熱失控特性存在顯著差異。
① 高溫循環老化條件下電池的絕熱溫升持續時間縮短,Tonset升高,TTR降低,Tmax降低,TISC沒有顯著變化。
② 在常溫循環老化的線性和加速衰減階段,熱失控特性表現出不同趨勢。在線性衰減階段,絕熱溫升持續時間縮短,但在加速衰減階段沒有顯著變化。Tonset在線性衰減階段略有升高,但在加速衰減階段迅速降低。
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2.熱動力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老化引起的電池熱安全性變化,該研究結合小型電池絕熱量熱儀BAC-90A的測試結果對電池絕熱溫升過程進行了動力學分析。結合dT/dt特性曲線,采用Arrhenius等方程計算,獲取了常溫循環和高溫循環條件下不同老化狀態電池的放熱反應動力學參數。揭示了活化能Ea與電池SOH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對于高溫循環和常溫循環的線性老化階段,Ea值隨著SOH的降低而單調遞增。
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總結
本研究中提出的鋰離子電池在長期循環過程中的“滾雪球效應”從化學、電、結構和熱的角度揭示了鋰離子電池壽命退化與安全演變之間的關系。這些新發現為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剩余價值評估和二次利用提供了新的見解。